首页 研究院概况 科技研发 企业孵化 创业投资 海外合作 人才培养 联系我们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科技研发 企业孵化 创业投资 海外合作 人才培养 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广深双核:同城化新猜想
发表日期:2020-01-13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广州、深圳


                 

    《2019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广州、深圳作为全省经济实力最强两市,其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地位不可撼动,区域竞争力高居前两位。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继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建设经济特区之后,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紧接着,《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印发,并明确提出强化广州—深圳“双核联动、双轮驱动”作用。

  2019年11月25日,广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持续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要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打造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个是作为2000多年来中国唯一长盛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的“老城市”,一个是快速崛起、以创新著称的“新城市”。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联动将带来怎样的期待?


  【解放思想】

  广深联动第一步:解放思想

  “广深双核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的交融发展,这就要求双方要有一种相互开放的心态。双方优势的发挥和短板的弥补,必须靠开放来解决。”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解放思想是两座引擎城市合作共赢的第一步。

  实际上,从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凭借“思想解放”这一法宝广东实现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广州、深圳,在一次次的解放思想中创造出一个个发展奇迹,成为广东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陈鸿宇看来,解放思想意味着广深联动要实现平等高效的交流、合作。比如,广州可以向深圳学习思想、体制、创新、社会治理等经验。深圳则可以在文化发展、城市改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广州取经。“关键在于两座城市要重塑一种‘互相能提供什么、互相之间需要什么’的新型合作关系。”

  “广深有着良好互动的基础,两座城市各自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开放共赢,是两座城市发展的主基调。”陈鸿宇举例道,广州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深圳在金融、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帮助。广州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制造链,同样利于深圳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

  在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深圳前海,与广州南沙的交流合作已经持续多年。这也是广深合作的典型样本。“广东自贸区设立不久,前海与南沙便建立了联席会议,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已经形成一种常态化的交流互鉴机制。”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如今,这种合作已经实现由点及面的升级。2019年10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前海一周年之际,前海(前海蛇口片区)与广州市南沙区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和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双方推动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粤港澳及国际合作、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优质生活圈方面的全面合作。


  【一体化】

  跨区域资源共享、合理分工

  “2019年底,我们的厂房建设将基本完成,同时会有广州首条氢能示范公交线投入运营。”广州雄韬氢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党岱所在的公司,实际上是广深产业合作的产物。2019年7月,该公司由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与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

  “我们在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方面的领先优势和恒运集团在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强强结合,目的在于设立国产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系统生产线,实现氢燃料电池电堆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在党岱看来,广州与深圳在产业上的发展存在错位、协同和互动,两地分工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来确定。

  “广州和深圳双方互为市场,在产业、科技、金融等多个方面可以进行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广深之间相距上百公里左右,这个地理距离范围内才能谈深度合作。”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何国勇长期研究世界湾区城市带发展,在他看来,广州、深圳之间可以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市带,让两地实现同城化、一体化。

  如何在广深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联动协同效应?《报告》指出,首先应该明确基于两地各自比较优势的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

  “针对一些产业重大变革,建议广深要共同谋划和布局,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推动产业联盟化,形成合理分工。”王锦侠同样认为,同城化、一体化才能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不仅能让广深两地形成同频共振格局,同时还能实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王锦侠举例说,前海蛇口片区与广州市双向投资产业互补明显。截至2019年11月底,前海蛇口片区企业累计在广州投资设立企业1612家,投资设立企业数量最多的以及投资金额最大的前三名企业均为金融类企业。同样,广州企业累计投资设立前海蛇口自贸区企业1142家。

  党岱所在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不是个案,更多“链条式”的产业合作模式诞生在广深以及周边地区的产业互动中。2019年9月,广东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在广州增城动工,总投资达2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模组生产线选址落户增城开发区,在穗莞深的黄金走廊之上,将服务深莞地区包括华为、OPPO、VIVO等出货量全球排名前列的知名手机厂商。

  此外,何国勇建议,广深同城化需要破除交通上的障碍,规划建立广深间的快速、便捷、丰富的立体交通体系。


  【优势互补】

  创新“前端+后端”

  《报告》显示,2018年在科技创新领域,广深两市联手贡献了全省65%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广州、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1746家和14415家,合计占全省的58.55%。

  广州和深圳充分发挥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功能。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向《南方》杂志记者举例道,“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但其结构的复杂性及超参数的数量巨大,不仅训练时间过长,还需为深度模型持续增加层数及参数。如何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极大地缩短训练时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俊龙提出的名为“宽度学习系统”的网络结构,攻克了这一难题,并在2018年获IEEE系统人机控制论的最高学术奖—IEEE诺伯特·维纳奖。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与陈俊龙教授多次交流,希望依托深圳超算的算力支持、深圳的产业化优势,推进双方合作,助力算法落地具体应用场景。”冯圣中介绍,在广深合作方面,我们与广州的合作由来已久。广州高校科研团队众多,前些年,广州用户的计算资源使用量甚至超过了深圳本地。“2019年以来和广州高校的合作动意已高达十余次。”

  “世界上的超算中心都有三个发展使命,第一阶段是提供计算、存储等资源服务,第二阶段是提供深度技术支持的资源服务,第三阶段提供资源支持的技术服务。目前,美国的一些超算中心可以做到第三阶段,我们也在积极向第三阶段迈进。”冯圣中介绍,现阶段中心正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创新载体、科研团队的合作。像与陈俊龙教授团队的合作,我们也尝试开展第三阶段的合作,与团队一起谋划技术的应用场景。

  《报告》提出,与国际一流的全球城市相比,广深在诸多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对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认为,利用地缘优势广深可以加强科研合作交流。

  “借助清华大学平台,我们在广东的两个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位于广州萝岗区)之间创新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和流通。”在嵇世山看来,广深各自优势明显,可以分别在创新前端、后端发力。深圳拥有众多创新型企业,广州则在基础研究上走得靠前,二者有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

  “深圳土地资源紧张,当一些创新项目落地需要兴建厂房时,我们会把项目引进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所处的广州萝岗区,土地、人才储备都满足了项目的需求。”嵇世山举例道,此前研究院将一个微纳制造项目引入到广州。

  嵇世山还指出,广深在科技创新方面,共同拥有毗邻香港这一地缘优势。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已经与香港不少高校开展合作,专门负责香港研发团队的市场化,对接产业下游。

  嵇世山举例说,2019年3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与香港浸会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了首个研究合作项目——仿生快速多维耐药分析系统及其应用的研发与产业化。这些项目就是看中了广州在土地储备、人才招聘、生活环境上的优势。

  “现阶段来说,广深联动需要政府引导,使得两地在创新项目上实现互补,弥补各自的短板。”嵇世山说。


  【合作平台】

  破除行政边界障碍

  广深双核联动是区域经济运行的必然方式,实现从单体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大都市圈的发展历程。

  “多核多圈、叠合共生,是所有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需要澄清的是,大家对于世界级湾区的一种误读,比如旧金山湾区就是科技湾区、东京湾区就是制造湾区、纽约就是金融湾区。实际上,每个湾区都是国际产业中心、科创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湾区以及周边地区都突破了行政边界的限制。”陈鸿宇曾多次考察其他世界级湾区,他认为广深联动最需要破除行政边界的障碍。

  陈鸿宇举例道,旧金山湾区里不仅有旧金山、圣何塞和奥克兰,还有98个其他的城市,城市群之间会打破区域的行政边界和行政机关进行发展规划。

  如何协调广深双核?陈鸿宇指出,广深两地要从机构、规划、目标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比如,可以设立一些专业委员会,实实在在解决产业、交通、民生等领域的联动问题。”

  对此,《报告》建议,广东可以考虑在省级层面、以及两市各自政府架构中,建立一个负责两市行政协同的专职常设机构,专门负责规划、推进和协调两市之间的协同工作。

  《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时发现,除了亟须设立官方协调机构外,民间组织已经在湾区城市合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2018年6月广州市半导体协会成立之后不久,便由协会牵头、联合深珠港澳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广州市半导体协会秘书长潘雪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联盟建立了季度工作会制度,目的是加强广州、深圳等城市在产业上的优势互补。

  潘雪花介绍,广东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大省,目前拥有深圳、珠海和广州三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广深在产业链上占据了广东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在2019年十大芯片设计企业中,有三家在深圳;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去年9月投产后,吸引了一大批半导体产业汇聚广州。

  “目前,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广东集成电路制造业还有较大布局空间。深度整合大湾区内的行业资源,是我们下一步要推动的工作。”潘雪花坦言,期待广深间的合作潜力爆发。

  经验互鉴、交通互通、联合创新……未来,广深双引擎还会有哪些新猜想,值得期待。


转载自 《南方》杂志 2020年增刊《赢在后劲》 2020-01-13


原文链接:http://www.nfzz.net.cn/epaper/fb/z20200110/content/2020-01/13/content_190055660.htm


上一条:省人大代表嵇世山: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
下一条:央视介绍我院与港澳合作有关情况

科技研发 研发平台 重点项目
人才培养 培训动态 产学研资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马上关注我们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八路98号香雪国际公寓F栋   电话:020-22213655   传真:020-89852366

邮箱:itprd@tsinghua-gd.org   粤ICP备16109345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0191号

分享按钮